惠州西湖离国家5A景区还有多远?
【发布日期:2016-09-02】
珠江水系的东江与西枝江如玉带般穿城而过,汇于梌山北麓逶迤西去。平、丰、鳄、菱、南五湖则像一串珍珠洒落在城之西南,大自然赐予惠州优越的地理条件让其风生水起,人杰地灵。惠州西湖,则正是这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桂冠上的一颗明珠。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惠州中心区域,由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天成和幽深曲折的山水为特征,以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为底蕴,以观光览胜、休闲健身、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国家风景名胜区。亭台楼阁古香古色,六湖九桥十八景相映成趣……
以5A为标准整治提升
在惠州,西湖景区起着旅游龙头作用,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提高宜居宜业宜游水平,惠州2009年10月启动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以来,投入数十亿元不断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景观质量和环境质量,丰富文化内涵,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惠民利民。
2003年,惠州西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直以来,惠州高度重视西湖景区规划建设和保护管理,把保护西湖、美化西湖列为头号民心工程。
日前,惠州召开惠州西湖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推进会。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强调,要加温发力,落实责任,查漏补缺,逐一整改,以创5A为抓手全面提升西湖景区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美丽西湖就像一面明镜,是惠州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长期以来,惠州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西湖的文物古迹、一草一木。尤其是近年来,惠州以惠州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不断加大对惠州西湖景区历史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为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砝码,取得良好成效。
惠州西湖创5A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惠州始终坚持“原真性、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原则,着力从生态保护、水质治理、环境美化、古迹恢复、文脉延续等方面提升西湖景区的景观质量和文化品位。
据了解,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认真对照5A级景区评定标准,组织编制了《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整治提升优化方案》,将景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整理归纳为十大类163个整治提升项目,包括景区主要出入口、停车场、厕所、道路、景观、文教宣传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逐条逐项抓好整治提升工作。同时,对水环境、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进行分类、分级保护。
内外兼修景区管理服务
自惠州西湖创建5A旅游景区以来,惠州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将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提升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
惠州西湖景区创5A工作启动以来,惠州累计投入数十亿元提升景区品位,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修建游客中心、旅游购物点、星级厕所、游船码头和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以及东坡园、丰渚园、挂榜阁、红花湖绿道、红花湖南入口、登山步道、高榜山茶园、丰湖书院、横槎小隐等工程项目。
惠州西湖风景区近年来建立了数字化设施,并通过网络媒体用数字化形式推介惠州西湖。”惠州西湖景区创5A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惠州西湖官方旅游网,可以看到惠州西湖一些景点的360度全景图。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增设了特色导游以及语音导游讲解服务。此外,西湖风景区还增设一批文明旅游提示牌和厕所距离信息牌,在景区内广泛开展文明志愿活动。实现免费Wifi重点区域全覆盖。添置导游服务设备,充实网络购物,完善导览服务功能等。
全方位提升景区知名度
“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历代以苏东坡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先后踏足惠州,游历西湖,惠州和西湖因此名扬天下。西湖文化内涵深厚,充分体现在山水文化、鹅城文化、谪官文化、东坡文化、宗教文化和岭东民俗文化。在文物古迹修复过程中,惠州始终坚持保存文物古迹的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等。
此外,惠州积极开展景区文化宣传工作,挖掘和提炼西湖历史文化,通过举办西湖灯会、龙舟赛、国际自行车赛、西湖美食节、东坡文化节等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多形式宣传推介景区历史文化,不断提升西湖景区的知名度。
本文转自《广东旅游资讯》原文转自《中国旅游报》8月21日A3版
原标题《守护城央“绿肺”打造惠州旅游名片——惠州西湖以创5A为抓手全面提升景观文化内涵和服务水平》